最近,印度在國內召開了一系列主題為“塑料如何使得基礎設施變得更加可持續化”的會議。在本次會議上來自政府和學術界的發言人紛紛表示未來三年內將在基礎設施上投入3750億美元。此舉將為印度塑料行業創造許多機會。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聚合物加工商需要注意其生產過程對環境的影響。
2月23日,印度鐵路部長Suresh Prabhu在新德里召開的一個關于基礎設施可持續性與塑料的會議上表示,塑料在可持續化的基礎設施中能夠發揮關鍵的作用,但是,這必須以不再破壞自然環境為前提。
他還表示,政府在這方面正在做各種努力,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來保證生態系統的正;。
另外,Prabhu引用了2016年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其中顯示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將超過魚類的總數。因此,塑料業必須更關注回收。他還建議同行們想一些新的點子,制造更多用于可持續化基礎設施的聚合物。隨著相關應用程序的增多,未來在公路和鐵路等一些基礎設施上,會有更多使用塑料的機會。但是如何在不產生負面影響的條件下更好得使用塑料,這是一個難題。
會議中的其他幾位發言人也表示,這個行業需要更多的創新。
印度理工大學創新和技術協會的董事總經理AnilWali表示,這個行業不能繼續閉門造車,工業、制造業與學術界以及一些研究機構必須進行合作。同時,塑料加工商SintexIndustriesLtd的董事總經理S.B.Dangayach也建議在該行業進行更多的集中培訓。其表示:“我們在創新上一直處于劣勢,因此需要更加在塑料加工、組裝、制造等方面進行培訓,讓人們獲得更高的技能,只有完全改變思路才能讓人們真正意識到塑料的價值所在!
其他發言人還表示,塑料在基礎設施項目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例如鐵路、公路領域中消耗的塑料從之前的1500萬噸上升到了4000萬噸。
工業制品制造商TIPCO Industries Ltd的董事總經理Achal Thakkar表示,印度每年再加工大約300萬噸的塑料用于鋪設道路。另外印度每天消耗大約30億升的水,用塑料薄膜可以有效防止水汽蒸發。
根據在此次會議上透露的信息顯示,印度塑料加工業的銷量正在以每年10%的塑料增長。2015財政年度的銷量為1340萬噸,若保持這個速度,到2020年將達到2200萬噸。